x 广告
当前位置: 聚焦 > > 正文

野生紫苏草什么功效_野生紫苏

2023-06-20 05:57:55 来源:互联网

1、药用及食用同上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2、常做食用香料,用于鱼类,贝类烹饪除腥,干炒鳝鱼、贝类、鸡鸭等荤菜时加入少许做香料/本植物在我国栽培极广,供药用和香料用。

3、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,叶为发汗、镇咳、芳香性健胃利尿剂,有镇痛、镇静、解毒作用,治感冒,因鱼蟹中毒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;梗有平气安胎之功;子能镇咳、祛痰、平喘、发散精神之沉闷。

4、叶又供食用,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。

5、种子榨出的油,名苏子油,供食用,又有防腐作用,供工业用。

6、 名称原料制法紫苏粥1.主料:粳米100 克,紫苏叶15 克。

7、 2.调料:红糖。

8、以粳米煮稀粥,粥成入紫苏叶稍煮,加入红糖搅匀即成。

9、按,紫苏叶具有开宣肺气、发表散寒、行气宽中的功效,与健脾胃的粳米相配成粥。

10、适用于感冒风寒、咳嗽、胸闷不舒等病症。

11、紫苏粥是很好的健胃解暑食品。

12、 紫苏饮1.主料:紫苏鲜叶3—5 片。

13、 2.调料:白糖。

14、将紫苏叶洗净沥水,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,放入白糖成清凉饮料。

15、按:此饮具有健胃解暑的功效。

16、健康人在炎热天气饮用,可增强食欲,助消化,防暑降温,还可预防感冒,胸腹胀满等病症。

17、 苏子粥1.主料:紫苏子25 克,粳米100 克。

18、 2.调料:红糖。

19、1.将紫苏子研细以水提取汁。

20、粳米淘洗干净。

21、2.铝锅内加水适量,放入粳米煮成粥,加入苏子汁煮沸一会,加入红糖搅匀即成。

22、按:苏子含有丰富的脂肪、蛋白质等营养成分,脂肪多为亚麻酸、亚油酸、油酸组成,对心血管病患者大有裨益。

23、苏子具有下气、消痰、润肺、宽肠的功效。

24、适用于老人因肺气较虚,易受寒邪而引起的胸隔满闷、咳喘痰多、食少、以及心血管病患者食用。

25、 苏子汤团1.主料:紫苏子300 克,糯米粉1000 克。

26、 2.调料:白糖、猪油。

27、 1.将紫苏子淘洗干净,沥干水,放入锅内炒熟,出锅晾凉研碎,放入猪油、白糖拌匀成馅。

28、2.将糯米粉用沸水和匀,做成一个个粉团,包入馅即成生汤团,入沸水锅煮熟,出锅即成。

29、按:此汤团由紫苏子与健脾胃的糯米组成,具有宽中开胃、理气利肺的功效。

30、适用于咳喘痰多、胸隔满闷、食欲不佳、消化不良、便秘等病症。

31、脾胃虚弱泄泻者忌食用。

32、 《纲目》:紫苏,近世要药也。

33、其味辛,入气分,其色紫,入血分。

34、故同橘皮、砂仁,则行气安胎;同藿香、乌药,则温中止痛;同香附、麻黄,则发汗解肌;同芎、当归,则和血、散血;同木瓜、厚朴,则散湿解暑,治霍乱脚气;同桔梗、枳壳,则利膈宽肠;同杏仁、莱菔子,则消痰定喘。

35、 2、《本草汇言》:紫苏,散寒气,清肺气,宽中气,安胎气,下结气,化痰气,乃治气之神药也。

36、一物有三用焉:如伤风伤寒,头疼骨痛,恶寒发热,肢节不利,或脚气疝气,邪郁在表者,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;气郁结而中满痞塞,胸脯不利,或胎气上逼,腹胁胀痛者,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;设或上气喘逆,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,痰火奔迫,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,三看所用不同,法当详之。

37、 3、《药品化义》:紫苏叶,为发生之物。

38、辛温能散,气薄能通,味薄发泄,专解肌发表,疗伤风伤寒,及疟疾初起,外感霍乱,湿热脚气,凡属表症,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。

39、丹溪治春分后湿热病,头痛身热,脊强目痛,鼻干口渴,每以此同葛根、白芷,入六神通解散,助其威风,发汗解肌,其病如扫。

40、取其辛香,以治抑郁之气,停滞胸膈,八分心气饮,开心胸郁热神妙。

41、如寒滞腹痛,火滞痢疾,湿滞泄泻,少佐二、三分,从内略为疏表解肌最为妥当。

42、参苏饮治虚人感冒风寒,方中一补一散,良有深意。

43、如不遵其义,减去人参,或服之不应,或邪未散而正气先虚。

44、 4、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 (紫苏)致新推陈之宣剂,轻剂也。

45、故主气下者,可使之宣发,气上者,可使之宣摄。

46、叶则偏于宣散,茎则偏于宣通,子则兼而有之,而性稍缓。

47、 5、《长沙药解》:苏叶辛散之性,善破凝寒而下冲逆,扩胸腹而消胀满,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,发散风寒,双解中外之药也。

48、6、《本草正义》:紫苏,芳香气烈。

49、 外开皮毛, 泄肺气而通腠理;上则通鼻塞,清头目,为风寒外感灵药;中则开胸膈,醒脾胃,宣化痰饮,解郁结而利气滞。

50、今人恒以茎、叶、子三者分主各症。

51、盖此物产地不同,形状亦别,多叶者其茎亦细,而茎干大者,则叶又少,故分析辨治,尤为精切。

52、叶本轻扬,则风寒外感用之,疏散肺闭,宣通肌表,泄风化邪,最为敏捷。

53、茎则质坚,虽亦中空,而近根处伟大丰厚,巨看径寸,则开泄里气用之,解结止痛,降逆定喘,开胃醒脾,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。

54、而子则滑利直下,降气消痰,止嗽润肺,又是别有意味。

55、此今人选药之密,已与宋金元明不同,不可谓非药物学之进境者。

56、 7、《别录》:主下气,除寒中。

57、8、孟诜:除寒热,治冷气。

58、9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中益气。

59、治心腹胀满,止霍乱转筋,开胃下食,并(治)一切冷气,止脚气,通大小肠。

60、10、《本草图经》:通心经,益脾胃。

61、1《履巉岩本草》:止金疮出血;疗痔疾,煎汤洗之。

62、12、《滇南本草》:发汗,解伤风头痛,消痰,定吼喘。

63、13、《纲目》:行气宽中,消痰利肺,和血,温中,止痛,定喘,安胎。

64、14、《本经逢原》:能散血脉之邪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中直播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